新必去拉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必去拉 > 抗日之铁血军魂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吃掉张海鹏!(四)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吃掉张海鹏!(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援军来了,在胡宝山最需要的时候,王荣亲自率援军赶到,伪兴安警备军郭文林部被击溃!

日军顾问团和郭文林见机的早,率军突围,这才躲过了一劫,但是他们的部队却大部分被歼灭或者被俘!

王荣也想吃掉郭文林的伪军,但是奈何他手上可用的兵力不足,不足以对伪军形成包围。

而且第九旅是步兵旅,不是骑兵旅,虽然他们从通榆缴获了一批军马,勉强将二团临时变成了一支骑兵,但距离真正的骑兵那是有差距的。

所以这一战只能击溃,而不能全歼!

虽然逃走了几百人,但这几百人已经对通榆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了,而且下一步,对于通榆境内的伪军还有一个清剿的行动,这些丧家之犬也未必会碰不到,只要他们赖着不走,就有机会将他们彻底的消灭!

“胡司令,今天要不是你们拼死阻击,我们可就危险了!”王荣与胡宝山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不,王旅长,没有你们,我胡宝山可能就交代在这里了!”胡宝山激动的道。

“好了,我们也别客套了,赶紧打扫战场,把俘虏押送回去!”王荣道,“陆总还等着我们的消息呢!”

“对,对,王旅长说的是!”胡宝山忙不停的点头道。

通榆大捷,攻克通榆县城,俘获伪洮辽骑兵支队支队长张骏武部以及炮兵第二支队刘本善部麾下七百余人,击溃伪兴安警备军郭文林部三千人,只逃走了不到五百人。

“王荣这小子干的不错。就是走了郭文林那五百溃兵有些可惜了!”陆山叹息道。

“老陆。你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那可是三千骑兵,咱们能留下他两千多人就算不错了!”英若愚指着陆山笑道。

“咱们在通榆算是站住脚跟了,下一步,咱们是不是该对洮南发起总攻了?”英若愚问道。

“张海鹏麾下第一、第四支队不是从长春赶回来救援吗?咱们先吃掉这支援兵,回头再打洮南,你看怎么样?”陆山想将张海鹏这个股伪军势力彻底收拾掉,不留任何尾巴!

“嗯,一旦咱们攻克洮南。那援军就没有意义了,很可能会把他们给吓回去!”英若愚表示赞同!

“那就命令王荣他们休整一天,查一下,这支伪军现在道什么地方了?”陆山命令冯云道。

“是!”

很快,冯云就再一次返回:“陆总,英总长,伪洮辽军第一支队、第四支队刚刚通过郑家屯!”

“这么说,最多一天时间,他们就可以赶到通榆了?”陆山微微一抬头问道。

“是的,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最迟明天下午就会进入通榆境内。”冯云点了点头。

“把这消息通报给王荣,让他做好准备。一定无比全歼这支伪军!”陆山命令道!

“是!”

“老英呀,看来咱们要马上换地方了!”陆山笑呵呵的对英若愚道。

“换地方?”英若愚一愣,旋即明白过来,也跟着大笑起来,一旦攻克洮南,白城已经属于大后方了,指挥部前移这是必然的!

“通知下去,做好准备,我们一两天内就动身!”陆山吩咐道。

“好!”

通榆大捷!

望着电报上粗黑显目的四个大字,张汉卿有一种吐血的冲动,为什么东抗连战连捷,而东北军却一再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下面的将领无能,还是他这个统帅不合格呢?

好像自从他接掌东北军以来,就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除了对内,对外都是败的一塌糊涂!

东抗越是打的好,就越显示东北军的无能,他有些后悔没有接受犁天才的建议了,起码山海关战局不会像现在这般。

“东抗又打胜仗了?”何敬之一脸的不可置信的问道。

熊秘书点了点头:“部长,这是最新的战报,刚刚发过来了,东抗占领通榆,击溃伪兴安军郭文林部,俘获大批战马和物资!”

“这么快?”何敬之惊讶万分。

“部长,照这个趋势,张海鹏恐怕是要完了!”熊秘书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道。

“日本人有什么反应?”何敬之问道。

“现在还没有,不过关东军司令部现在应该是乱成一片吧?”熊秘书微笑道。

“蒋主席已经从江西返回南京了,把这个消息发给南京方面吧!”何敬之吩咐道。

“是,部长!”

东抗接连爆出“大捷”的消息,令人振奋,这也激发了民众对东北军在对日战场上屡屡战败以及丢失城池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三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难道连一支才成立不到一年的东抗都不如吗?

东抗的将领大多数在九?一八事变籍籍无名,他们只是一些士兵或者底层军官,但是他们领导和指挥的军队却接二连三的重创日军,甚至从日军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难道说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东北军的将领们都还不如他们手下这些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士兵吗?

是这些将领根本不称职,还会他们怕死,不敢与日军拼命,还是他们的指挥水平太差?

这样的质疑铺天盖地而来,学界、商界还有国际社会都对强大的东北军产生了诸多的疑问!

究竟是士兵的原因,还是将领的原因?

现在看来,士兵还是那些士兵,可他们换了一个指挥官,却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

问题出在将领身上!

东北军太无能!这样的文字和声音开始不断的出现在报纸和老百姓的口中!

担心东北局势恶化的蒋中正匆忙从江西南昌返回南京,刚返回南京,就接到了两条然他又惊又喜的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