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睁开双眼直视范蠡:“那你到底想如何?”
范蠡:“师父已教我诗书礼仪、韬略大计,想必是要我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但范蠡心中迷惑,不知所终,还是请师父继续教诲,指点迷津。”
师父朗声大笑道:“哈哈哈,范蠡听好:天地混沌,万物由道而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内顺于心,外化于道,若欲有所作为,当顺天时、和人心、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自周幽王以来,朝纲混乱,周礼废驰,诸侯背离,各自为政,恃强凌弱,群雄逐鹿,纷争不断。当今天下,齐、晋、秦、楚等国先后称霸,以周天子为名,号令诸侯,究其原因,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地之间,以人为大,于是有各国招贤纳士,管仲、晏婴、百里奚、伍子胥、孙武等俊杰之才纷纷而出,辅助君王,建功立业,封将拜相。徒儿虽出身平民,然英雄出自乱世,此乃天时,择明君而事,此乃人和,寻用武之地,此乃地利。徒儿若真是心怀大志、胸有韬略,何不放眼天下,自谋出路。徒儿去吧,为师要歇息了。”
范蠡:“师父,徒儿不走,徒儿愿追随先生云游四方”
师父:“徒儿莫要执着。我已老朽,不必追随,日后定有高人助你”。
范蠡:“师父,徒儿还有一事不明,请问师父到底是何人,为何要帮助范蠡?
师父:“哈哈哈,也罢,时至今日,为师就告诉你吧。为师乃辛文子,人称渔夫者是也,避世隐居之人,不可与外人道也。之所以教诲与你,只因我渔夫乃垂钓之人,不忍心才俊埋没于荒野之中,当助其建功立业于天下。”
范例吃惊道:“早闻天下有高人辛文子,没想到师父您便是。师父在上,请再受徒儿一拜,还请师父再加教诲。”
师父道:“也罢。临别在即,为师再叮嘱你几句。当初为师对你提出的几个要求,徒儿可还记得?”
范蠡道:“徒儿记得,不敢忘却。”
师父道:“记得就好!世间能成大事者,非但在于天资和学问,还在于心性二字。心者乃志向抱负,性者乃品质毅力。为师要你每日上山下山,打柴狩猎,为的是强健你的体魄,锻炼你的吃苦精神;要你每日送师父鲜鱼美酒,为的是考验你修炼的诚意,磨练你学艺的耐心;要你不可与乡邻之气斗殴,为的是树立你的德行,并防止身受伤害、陷入官司;要你不可饮酒,只因师父见你有嗜酒之癖,怕你沉溺放纵,贻误大事;要你不可近女色,为的是防你缠绵于儿女情长,贻误前程;至于当初要你修炼三年,一来考验你的毅力,二来为师不知你悟性到底如何。没想到只用九九八十一天,你已基本掌握师父所教,为师颇为欣慰!为师用心,徒儿可都明白?”
范蠡听师父语重心长,早已是热泪盈眶,哽咽道:“师父的教诲,徒儿全明白了,徒儿当一生践行,不敢忘记。只是不能终生侍奉师父,徒儿实在难舍啊!”
师父道:“大丈夫何苦动辄流泪!起身去吧,以后若是有缘,你我师徒或许还能相见,但你不必刻意寻找。去吧去吧,为师要歇息了。”
范蠡急切道:“师父,徒儿不想走,徒儿不愿离开师父,师父带上徒儿吧!”
师父双眼微闭,面的平静,如同睡着了一般,不再理睬范蠡。范蠡磕了三个响头,跪别师父,含泪下山,回望山洞前,一草一木,皆令范蠡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