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必去拉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必去拉 > 楚臣 > 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

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天南通市要召开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大会,只有一章)

大梁皇宫内,刚过午后便显得阴森冷寂,太上皇驾崩,朝中很多大臣也都告起病假,早朝时大殿之上比登基这些天更显得稀稀落落。

在玄甲都的基础上,扩编左右玄甲军,作为新帝的侍卫亲军。

早朝过后,左玄甲军都指挥使陈昆、承天司都尉荆振、荆振胞弟、右玄甲军都指挥使荆浩、内府司大臣雷九渊等人被新帝留下来,神色肃穆的坐在大殿内,听承天司校尉沈鹏单膝跪在御案之前,禀告楚国的最新动向:

“寿州分兵三万,进驻巢州、滁州,但徐明珍本人还留在寿州城。楚信王杨元演督军入广陵,在广陵继续招兵买马,择日或渡江进入润州,与信昌侯李普会合。其西线,楚潭州杨元溥率三万兵马抵达岳阳,便按兵不动。杜崇韬则从方城回到襄城,而张蟓率部守荆州,暂时还没有什么异动,没有上表金陵,但同时也拒绝楚潭王杨元溥派使者入境。而楚国洪州、越州等地的楚军动向,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另有探马从蜀国传回消息,其清阳郡主留信蜀主王建,于元月十一日与楚使韩谦不告而别,此时尚不知去向……”

“韩谦劫持清阳郡主,或许已去岳阳,与杨元溥会合了。”陈昆皱紧眉头说道。

此时梁楚两国皆发生惊天剧变,看上去他们先一步控制汴京,但论及形势,却一点都不比楚国乐观,毕竟梁国除了内部的忧患外,北面还面临着纠缠数十年的晋军威胁。

倘若叫韩谦辅佐楚潭王杨元溥先一步稳定住楚国的局势,形势对他们而言将更加的险恶。

虽然潜伏在蜀国的密谍,传回情报说清阳郡主留信蜀主王建,是自愿随韩谦遁往楚地,与楚潭王杨元溥完婚,但熟悉韩谦算计的陈昆,则认定清阳郡主实际应该是被韩谦劫走——当然了,要是清阳郡主真是自愿随韩谦归楚,情况将对他们更为不利。

这些事都意味着韩谦在蜀地,应该要比蜀军的情报系统,更早知道金陵发生剧变的消息;韩谦是不想被蜀主王建扣押,才毅然潜逃回楚国的吧?

项城侯荆振与其弟荆浩率府卫及承天司秘卒八百精锐,控制仙津桥,是玄甲都精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利杀入汴京城的关键,在逼宫篡位成功后,他们自然也是新帝倚重的亲信大将。

不过,他们兄弟二人,之前一直都留侍汴京,没有机会随朱裕参与荆襄战事,对韩元齐于淅川受挫之痛没有切肤感受。

因此,他们的心里,多多少少觉得陛下与陈昆、雷九渊等人,过度重视韩谦这个人物了。

朱裕坐在御案之后,脸色阴沉却不作声,旁人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也不知道今天早朝那么多大臣告假,令他心里不悦,但不管怎么说,太上皇的“驾崩”,令大梁君臣之间形成一道难以弥合的缝隙。

“蜀主王建原本可以观望形势,甚至更进一步,即便不趁机夺下荆州,也会派人鼓动张蟓、杜崇韬二人割据荆襄——倘若清阳郡主正式与潭王杨元溥完婚,态度或多或少会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吧?”雷九渊声音沙哑的说道。

即便不考虑蜀主王建个人的情感,清阳郡主的去留,其实还将左右蜀国内部很多人物的选择。

特别是刚刚新任渝州刺史的长乡侯王邕,他原本应该就是指望其胞妹清阳郡主与楚国的联姻而壮大声势。

这些都会在蜀国内部促成对楚潭王杨元溥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

而蜀国对楚潭王杨元溥的态度,又将影响到分据荆襄的张蟓、杜崇韬的选择。

所以从这点来说,韩谦潜逃归楚之际,将清阳郡主劫走,可谓是既大胆又绝妙。

雷九渊这几年虽然也没有离开汴京,但韩道勋身边所潜伏的那名蛰虎,每回有情报传回来,都会有一份递到他那里,韩道勋、韩谦父子这些年来所做的诸多事,雷九渊要比荆振清楚得多,也更清楚的认识到韩谦的威胁有多大。

相比较而言,荆振刚刚接掌承天司才二十天,而这二十天荆振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监视汴京城里的风吹草动之上,还没有时间去研究以往所积累的大量资料。

“楚潭王杨元溥不足恃,沈漾有治政之功,却不擅谋,韩谦到岳阳后,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一旦他利用清阳郡主与杨元溥完婚之事,迫使蜀主与杨元溥结盟,形势将对我们极为不利。”陈昆始终坚持清阳郡主离蜀,皆是韩谦一手策划的阴谋,也犹为感到担忧。

牵一发而动全局,他们权衡韩谦的去向,实际也决定他们在大梁南境的战略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