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整体色调非常灰暗,给人一种旧时深巷的感觉,光与影的交错,让观众的心都蒙上了淡淡的忧伤,其中好几个片段催人泪下。
陈申这个人物前期失去生活的动力变得颓丧,观众看得内心压抑,后面的剧情来了个大反转,十分温馨治愈。
他在福利院门口捡到小女孩以后,不仅给她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还攒钱供她读书,用自己并不高的文化水平教育她,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他继而联想到,也许在他不知道的角落,还有很多像她这样被抛弃的孩子,幸运一点的能得到福利院的救助,不幸的则是挨冻受饿。所以,他打工赚钱之余,免费给当地的福利院当帮工,给那些孩子做木雕玩具。
那些小孩子天真无邪,不了解他的过去,每当他拿出那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围着他蹦蹦跳跳,喊他“好心叔叔”。
除此之外,他还引导一个不务正业整天只知道偷东西、骗钱的小混混走上正途。
影片播放到最后,陈申拿出了全部的积蓄,还是不够给女儿买一架钢琴,只是看着女儿静静坐在那里试弹店里的钢琴,然后带着遗憾离开。
整个放映厅想起唏嘘声,他们以为他能买到那架钢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陈申牵着女儿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暖橘色的光线笼罩着一高一矮两个人,地上投映着两道拉长的影子。
背影音乐响起钢琴曲,陈申抬头看向傍晚的彩霞,脑中浮现他刚从监狱出来时,也像这样抬头望天。那时一片白光刺目,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今天的夕阳却十分美丽,家里的炖锅还煨着鸡汤,虽然没有在女儿生日这天买到钢琴,但他买了蛋糕和新鲜的葡萄,都是她喜欢吃的……
两人的背影渐渐模糊,变成一团小小的黑点,背景音的钢琴曲音量变大,屏幕陷入一片黑暗。
正片播完,放映厅里响起阵阵掌声。
梅若林不愧被称为“眼泪收割机”,出自他手的电影总让人忍不住落泪,不管是悲伤的剧情还是欢乐的剧情,总会有某个瞬间戳中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如果将来梅若林转攻喜剧片,观众可能会笑着笑着忽然就哭起来吧。
后排的一些观众还没缓过神,眼睛呆呆地看着大荧幕,一边用纸巾擦眼泪一边跟着大家机械地鼓掌。
首映礼结束后,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一夜暴增。
不过,看过的幸运粉丝都自觉没有剧透,而是贴心提醒大家进电影院前一定到备好纸巾,不然到时候只能用袖子了。
有人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照片,网友广为转发,照片里是一条墨绿色的袖子,上面洇湿了一大片深颜色的痕迹,配上文字:“这就是看电影不带纸巾的下场!”
剧情真有这么感人吗?
其实看到电影的名字还有短短十几秒的片花,大部分人以为这是一部警匪片,原来是父女情深类的情感片啊。
直到电影在各大影院正式上映,大家才知道它不是一部简单的情感片。
第一时间去影院买票支持的观众基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姜时晏的粉丝,偶像的新电影说什么都要去支持,总之就一句话,他演什么我看什么。第二类是梅若林的忠实拥趸,他以往的作品都太出色,这次应该也不会差,或许还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毕竟这是他沉寂多年专心研磨出来的剧本。第三类则是纯路人,闲着没事想看电影,恰好这部电影最近出现在视线里的次数比较多,所以选择了它。
全国各地的影院安排场次不同,有人先看完了,迫不及待跟大家分享。
“看完了《赎罪》,只能说眼泪流干了,当然也可能是本人太感性,平时看到这类的短视频眼泪就止不住,本来还想只有我一个人在电影院里哭会不会有点丢人,转头却发现左右两边的观众都哭了,这就是电影的感染力吧。”
“不得不说梅若林的处理很巧妙,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提陈申入狱前的情况,观众甚至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入狱。我和前来观影的朋友展开了辩论赛,主题是‘如果一个罪犯刑满释放后改过自新,一直做好事弥补他过去所犯的罪行,到底要不要原谅他’,我们各执一词。我觉得应该原谅,世界多一缕阳光总比多一抹黑暗好。可朋友坚决不原谅,她说就算这个罪犯从良了,他曾经给别人或者是一个家庭造成的伤害无法抹平,因为伤痛是不可逆的。我们辩论了半个小时,谁也没能说服对方,最后各退一步,决定要看这个罪犯因为什么入狱,如果他犯了重罪,哪怕他像电影里的陈申那样做,我也不觉得温暖。梅若林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总是留空间让观众自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