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摊的时候,吕冬还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让人好奇,勾起人购买欲?
搞免费试吃?他仔细想想,觉得不行。
免费的永远是最好的,吃了免费的,再吃花钱的,这人心理就会有变化。
可能咋吃都不是味。
吕冬干脆问乔卫国:“卫国,你想买吃的,但从来没吃过,买的话,以啥作为判断?”
乔卫国摸着光头,思考了好一会,才说道:“听别人说,还有……卖的多。”
吕冬有些想法,但要考虑这年代人的切身感受,听他这多说,或许可以试试。
今天总共卖了800来块钱,大部分是日用品,吕冬这边只有六十多。
看最近趋势,日用品生意可能就稳定在这个数。
乔卫国一个人足够了。
吕冬拉货回去,路上也在想这事。
大部分人买东西,都有什么心理?吕冬想到了一些卖蛋糕的商家常用的招数。
还有搞房地产营销的。
吕冬曾经当过房奴,印象非常深刻,无论到哪个售楼处,总是只剩下两三套房子,不管再偏僻的小区,开盘总是看房人员爆满。
很简单,也很有效。
这个年代,用的人貌似还不多。
吕冬把车斗先后拉回果园,一个车斗继续装货,另一个车斗仔细清理干净。
卫生会影响到很多人选择。
又找来从泉南买的透明塑料纸和白色松紧带,多做了几个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口罩。
胡春兰卤好了新的肉,这并不占用多少时间,肉切成大块,放在蜂窝煤炉子上慢慢卤制,时不时去看看就行。
“咋样?”胡春兰问道。
吕冬摇头:“第一天,不是很好,100个烧饼还剩下不少。”
肉凉透放进冰箱,用具洗刷干净,吕冬趁着还不算太晚,去村里找吕坤。
正好,他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冬哥,有啥事?”自从抗洪之后,吕坤一下子稳了很多:“你尽管说。”
吕冬想了想,说道:“我在大学城做了点小生意,需要造造势,你帮我找点人,愿意去的,我负责管饭,还赠送把折扇。”
“还有这好事?”吕坤诧异。
吕冬又说道:“自家兄弟,我能哄你?”
吕坤连忙笑着说道:“冬哥,我不是这意思。”他问道:“需要多少人,几天?”
吕冬盘算一下:“人越多越好,三四天吧,也可能更久,具体看效果。”
吕坤问道:“啥时候开始?”
“明个中午。”吕冬想着越快越好:“我跟你说说具体咋办……”
他具体说了一遍,又不是啥难事,吕坤一遍就懂。
“还能这样?”吕坤挠着脑袋:“原来还能这么做生意。”
他笑了笑:“我发动发动我同学和朋友,还有村里下学没事干的那些,有免费的饭吃,有东西拿,他们肯定乐意。”
吕冬又说道:“能找到人,明天直接去大学城集合,我在中心路口那,找我时你一个人过来。”
吕坤不笨:“我懂,我懂。”
吕冬本来还想去找李林,但想了想,李林和吕坤一般大,都同学,交际圈重合,也就没去。
他去找村里打烧饼的老李,约好明天十一点半送200个烧饼去大学城。
二百个烧饼,对老李来说是大生意,也愿意专门跑一趟。
吕冬又在老街找了几个人,发动周边人帮忙,有愿意的到时去大学城找吕坤。
时间太晚,又都干了一天活,吕冬没去打搅像七叔这样年龄大的人。
第二天一早,吕冬来到大学城,交待乔卫国看好摊位,趁着工地还没到开工时间,去找村里的人。
吕建仁还没到,遇到了李家柱。
吕冬大致说了一遍,李家柱说道:“放心,这事交给我了,我给你拉人过去,工地上有的是年轻小伙子,他们住板房吃食堂,有免费东西吃,肯定愿意去排队。”
“麻烦你了,李二叔。”吕冬说道。
李家柱板起脸来:“跟我还说这些见外的话?”他又说道:“有一点,得六点下工之后。”
晚上这个时间段,学校里出来的人,本就比中午多,吕冬先给李家柱留下钱,一口应下来:“行。”
这边商圈形成需要时间,连地摊一只手都能数过来,附近学校早晨出来的人很少,路口相当冷清。
乔卫国不知道从哪里捡了块干燥的砖头,一半放在马路牙子上,一半伸出外面,一只手在上面晃来晃去的比划。
闲着无聊,在练功。
运了半天劲,乔卫国啪的一巴掌落下去,红色的转头应声而断。
吕冬看了眼,这是功力大涨?
一上午,只有十来个人过来买东西,卖了不到二百块钱。
临近中午时,卖瓜子的,卖磁带的,还有老赵父亲才先后到来。
村里打烧饼的老李,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赶到,带来了二百个烧饼。
同村的,吕冬也不欠钱,直接跟他结账。
老李开心的哼着小曲回去了。
吕坤这时走过来,一步两摆头,搞的跟地下接头一样,小心翼翼上了马路牙子。
“咋样?”吕冬问道。
吕坤指了指工地那边:“咱村的,我同学朋友,还有老街上找的人,总共来了二十多个,车子都放工地上了,就等你一声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