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必去拉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必去拉 > 苏厨 > 第一章 眉山

第一章 眉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城南有一座石桥,本地人叫它南桥。过得南桥,便是低矮的土城墙。

当年宋军入蜀后,仅保留了四座城池,眉州城新靠近西南边陲,算是幸存者。

城墙上有一座门楼,上有三个大字——“文明门”。

从文明门进入城中,一条笔直的青石板大路延伸向北,大路两边房屋渐次稠密。

贴着城墙根,右手看过去不远,是一座官亭,名叫摘桂亭,亭后还有一所楼阁,是魁星阁,眉山驿所在。

大路的左边,则是曙远楼,可以在楼上胜揽玻璃江的江景。

大宋节日不少,二月二,三月三,这里有花市,蚕市,无论城乡,男女老幼云集于此,热闹非凡。

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北,又有一座小石桥跨溪横卧,桥名“通津桥”,意思是城中人出得此桥,那便是要前往码头,走水路通大津了。

经过桥边的土地庙,前行数百步,便到了眉山的核心区域。

先是道路东面边的文庙,学署,然后是眉山书院。

书院后面,东方的小丘上,还有一栋大型宫观建筑,形制和精美都是眉山之冠——文昌宫。

而道路的西面,则是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各色行铺鳞次栉比,招牌林立。

其中有一个小巷,是四川最重要的行业——纺织业的眉山集散中心,称为纱縠行。

这些大商行大店铺,应付的是嘉州府和益州府来的大商家,属于此时的高尚社区,也是本地的上流社会大家族,所谓的“江卿”世家的聚居地。

这其实是民间习俗,当然是门阀制度的未灭余烬,国家不提倡,民间却又禁止不了,南北皆然。

江卿世家,世代通婚,外姓纵然富裕,也难结秦晋。

小商贩们和下层社会也不是没有去处,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北,有连续两个十字街口,使眉山城的大街道和城墙结构,合起来如同一个四方开口的“用”字。

两个十字街口上各立着一座底部四通的高台,台上还建有楼宇,楼宇青瓦覆顶,飞檐对望,算是眉山镇的标志性建筑——大庆楼。

两座大庆楼,都是官方建筑,上层设有钟鼓,平日里不会对外开放。

不过因楼下地势开阔,可供避雨,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便利场所。于是连同两座楼之间的街面,不知从哪年开始,自发地形成了一座集市。

小商贩们贪图这里的阴凉爽利,都爱在这里扎堆,居民们也喜欢在这里交流信息,闲话家常。

眉山是附廓县,因此有两个衙门,州府和县府,都坐落在高级商业区和普通商业区的交界之处。

继续向北,石板路的两边,右手还有火神庙,节孝坊,左手则有玉清观,东岳庙。

连着城墙再往北,出去就是北郊校场。

居民们忙着来来往往,商贩们各自吆喝售卖,都在为一天的衣食忙活着,浑没有发现一个小孩子独自北来,现在正站在街口发蒙。

“老伯爷可真是的,他就那么放心!我还是一个孩子呀!”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年了。

前世,哦不,应该说是后世,他是一个在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

他所在的村子,是二十一世纪一个较为闭塞的小村庄。

不过民风淳厚,也少不了他一口吃的,打小还跟村里人学了一身自力更生的本事。

喜欢读书,可村里没有多少课外书给他读,倒是不少老人留着些黄纸老书,他也不挑剔,结果明明是工科狗一枚,却养成了喜欢古文,爱看古书的性子。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别的爱好,那就是看纪录片了。

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入了眉州市的公务员系统,进入政府办当了一个科员,干了没两年,便和一个老同志结对,开始了农村基层扶贫工作。

成绩是突出的,他根据自己的长项,在几个乡镇试点开发非遗项目,和当地非遗传承人混得亲人一般。

各项非遗产业,在他的尽心尽力之下下,倒也算是有声有色,老同志私下透露,上边准备提拔他为扶贫办主任,正科。

高兴,不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而是为了庆祝自己思路的有效,于是他从村里小酒坊给自己弄了一瓶酒,鬼使神差地跑到嘉州青衣江大佛对面,喝高之后大耍酒疯,高喊恨不早生千年。然后……

然后嘉州大佛可能听见了,就送他来到了这个世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