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必去拉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必去拉 > 良缘鸭定 > 第101章 交粮

第101章 交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老爷,你看,这些年都没收到过这么好的麦子了!”县丞激动地眼睛都模糊了。

“哦,这是谁家的?”沈章华老练地将麦粒一嗑两半。果然,这麦子颗粒饱满、色泽金黄、适度干燥、成熟适中,这些都是极好的。

“就是上次那个在这里告状的女娃娃。”县丞笑道。

“哦?”沈章华抬脚往外走,县丞和杜怀炳不敢怠慢,赶忙跟上。

杜梅正站在院里,她对自己的麦子有信心,就是不明白县丞干嘛这么激动。她在阳光里晒了半天了,额头上全是汗。杜梅的皮肤白皙,像她的母亲,夏天晒不黑,只会越晒越粉。

这个时候,看在沈章华眼里的杜梅,就是个粉嫩瘦高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澄净如海,他的心不免漏跳一拍。他眯了眯眼,许是外面的阳光太烈了。

“这都是你家收的?”沈章华定了下神问。

“嗯。”杜梅心中腹诽,还县老爷呢,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你家里还有多少?”沈章华自知刚才说的是句废话,忙收敛心性,郑重其事地问道。

“我不卖的。”杜梅连忙拒绝。她家里鸭食还紧张着呢,哪有闲粮卖?

平定内乱后的大顺朝,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有了太平日子过。为了防止遇到灾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困境。朝廷明文规定,各州府县衙要在丰年籴入粮食囤积着,到了荒年再粜出,用以平抑市场粮价。

所谓饥寒起盗心,若人人有饭

吃,百姓便不会为了活路,流离失所,引起社会动荡。

瞧今日情形,想来是个丰年无疑了,沈章华本打算趁势收购一些,没想到,杜梅还没等他问,就一口回绝了。

“你先把她家的粮收了再说。”沈章华一脸尴尬,转头对县丞说。

“上等,四斗半一亩,五亩,共二十二斗半。”县丞拖长了声唱票。

“咦,你这不公平!”谢氏一听,杜梅足足比她少了一斗半一亩,她急得直嚷嚷。

“就是,怎么她就比我们少了!”旁边已经交了粮,继续围观的妇女跟着起哄。

“怎么又是你?我一年不知道经手多少粮食,眼光还能差吗?”县丞讨厌谢氏质疑他的能力。

“别家,我就不说了。我们两家原本是一家,麦种都是头年一块播的,怎么她就比我的好了!”谢氏一脸不信。

“拿她的粮来。”县丞见群情躁动,扬手朝韩六招呼。

谢氏的麦子等级差,为了不影响收粮的整体品质,只能将它们单独摆放在一处。

“瞧瞧你这颜色发白,还大部分是瘪的,明显是水少了,而颗粒还这么小,肯定是肥少了。”县丞拨弄着手心的麦粒,一脸认真地分析。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你没得给它,它哪有给你?”旁边一个老汉念叨了一句。

“她家的麦子再好,收她五斗一亩顶破天了,还能低了去?”谢氏皱眉,要知道族长杜怀炳家,也不过是不加不减而已。

“她家的麦子颗粒色泽都比你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你再看下,这麦子是刚刚好的蜡熟期,正是麦子的黄金成熟期,此时出面最多。”

说话间,县丞扔了谢氏的麦子,重新抓了两三颗杜梅的,用拇指和食指将麦粒轻轻一捻,灰尘尽去,只见他摊开的手心里,麦粒上包裹着一层蜡质,闪着圆润的光,如同珍珠一般。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了,我家确实比不上呢。”杜怀炳凑近看看,连连点头。

其他的人也好奇地来张望,见杜梅家的确与众不同,也就不再言语。不断有人往前涌,谢氏踉踉跄跄被挤到后面去了。

谢氏听县丞讲完,这才想起公爹在打谷场上亲口承认不如杜梅,原来那不是一句气话。这丫头不知是命好,还是撞了大运。

谢氏嚷嚷了半天,除了让乡人们更服气杜梅,自己一点好处也落下,还被县丞当着众人的面数落,她甚觉无趣,踟蹰到院门口去了。

交赋税的麦子收完了,院里还围着些人。眼见着夏天到了,总要扯些布给一家老小做夏衣薄衫。过了正月,大人小孩都没沾过荤腥,好歹割点肉改善改善伙食。

这些都要钱,有很多户人家,便开始卖麦子。可县丞只收中上的麦子,他的眼光毒得很,差一点的,都不要。

沈章华在杜怀炳处吃了午饭,看着衙役将装麦子的麻袋整齐地码在马车上。

“老爷,我们回去吧。”县丞过来请他。

“我想到杜梅家看看。”沈章华突然回身,对送他出门的杜怀炳说。 2k阅读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