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必去拉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必去拉 > 重建北宋 > 第392章 何去何从

第392章 何去何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392章 何去何从

2016-04-08 作者: 苕面窝

第392章 何去何从

三官寨换成了十全山庄,萧芸娘亲笔书写牌匾,就挂在山脚大门的门楣上。

这个名字是李宪取的,目的是激励诸葛武他们十个师兄弟。这个地方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十全十美。

十全山庄的大庄主诸葛武,二庄主段功荀,另外八个人号称八大金刚。

李宪担心的四股势力联合进攻,连续两天并没有出现,反倒是萧芸娘和牟长霞带领大部队赶过来了。

有了三官寨这么一处险地,终于可以好好休整几天,把未来的各个步骤仔细推敲一番,然后采取相应行动。

按照李宪原来的指导思想,只要拿下了三官寨,自己就可以大摇大摆通过轵关陉,然后向太原进发。

可是在灵都观偏殿偷听到的消息,让李宪对接下来的行程产生了巨大担忧。

抛开落霞观不谈,仅仅是豹头寨和砚山寨这两关只怕就不好就跟难办。

轵关陉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建,秦国扫灭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执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国策,华夏民族第一次大团圆,秦始皇开创了历史新篇章,轵关陉也变成了和其他地方相同的“五尺栈道”。

李宪很清楚,五尺栈道只有勉强一车宽。自己的大部队一旦踏上去,队列势必拉得很长,首尾不能相顾,根本就没有自保能力,给土匪提供了最好的动手机会。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萧芸娘、牟长霞、薛沁儿、李奚骨、卜辙、裴鸾娇、耶律敏、耶律钜、向成、诸葛武、段功荀这些人被召集起来,李宪称之为诸葛亮会议。目的是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李宪把目前的情况介绍了一遍,最后说道:“我知道救援耶律余里衍刻不容缓,大家也都归心似箭,可现实的情况是不得不小心谨慎。要想救援耶律余里衍,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既要能够打垮追兵,还要能够给耶律余里衍残部提供食物。毕竟他们转战千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能轻骑突进,必须带走一定数量的财物,能够采购大量的物资。究竟如何决策,现在听听大家的意见。”

萧芸娘听了李宪的情况通报,很干脆地一摆小手:“公子,不是我说丧气话,如果你掌握的消息确实,在没有彻底搞定两个山寨之前,我们寸步难行。如果一定要走的话,那就只能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

“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是没有用的。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清楚公子所说的四股势力,对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压力。只有彻底消除这股压力,然后才谈得上长途穿插,实现破围救人的事情。”

牟长霞点点头:“狼城岗分兵以后,沁儿因为受伤未愈,主要负责非战斗人员的组织,芸娘负责防御力量的指挥,我负责物资转运。通过连续三次大范围的转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大穿插的行军打仗。”

“要想安全北上,同时完成救援耶律余里衍、把所有人带回蔚州这两个任务,我们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沿路土匪打劫是第一个,宋军、官府设置障碍是第二个,深入五台山救人是第三个,让所有人有饭吃是第四个。”

萧芸娘和牟长霞是最高级别的指挥者,和李宪具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她俩一开口就把所有问题摆了出来,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顿时神情严肃起来。

说来也是,李宪年纪最大,耶律钜、向成、诸葛武二十出头排在第二,段功荀超过十八岁排第三,其他人都十七岁以下,说白了就是一群小孩子。

此前一直兵分两路在打乱仗,所有人都没有精力考虑全局性的问题,小孩子们也没有想过全局性的问题。牟长霞简单列举四个方面,让与会人员顿时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全力解救耶律余里衍,萧芸娘、牟长霞、薛沁儿这个铁三角,一直就持反对态度。

她们三个人考虑问题的基础,就是自家公子李宪的安全,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只要是对李宪安全有威胁的事情,她们一律反对,而且态度坚决。

从东京汴梁城开始,一直到现在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几乎所有矛头都针对李宪,让萧芸娘、牟长霞、薛沁儿整天提心掉胆,这是她们最不愿意看见,却又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正因为,萧芸娘根本就没提耶律余里衍的问题,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急于北上,就在这里稳扎稳打,首先把所有不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牟长霞稍微大两岁,已经十七岁的大姑娘,说出话来沉稳了许多。她说的四个问题,不过是把萧芸娘的顾虑进一步放大,而且具体化、形象化,更具有针对性。

说白了,牟长霞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赞同萧芸娘的意见,实际上就是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给今天的会议定下了基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