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面面相觑,便是徐谦,眼眸也不由掠过了一丝特殊的光芒。
京师不会无故来旨意,现在这个时候,除非……
莫非当真有效果了。
居然徐谦对京师的许多举动都通过各种眼线到了了若指掌的地步,可是毕竟相隔千里,想要完全掌握京师的最新动态却不容易,徐谦也不含糊,立即带着赵明和汪知府打道回府,果然天使已经到了。
如徐谦所料,果然是敕命徐谦为直浙总督的圣旨,只不过,虽然升任了直浙总督,领着的,却依旧是左副都御史的职衔,还是挂职在都察院。
实权大了,但是官职却没有提升。
本来徐谦这个巡抚,比之其他巡抚的品级要高,别人都是右副都御史,而他却是左副都御史,可谓鹤立鸡群。
而现如今,升任了这个总督,却是鸡立鹤群,因为但凡总督,往往都兼了个尚书衔,比如方献夫,他任直浙总督的同时,还挂了个南京户部尚书的衔,虽然只是而徐谦一个左副都御史,可是和他们一比,显得有些低级了。
不过职衔毕竟只是虚幻,直浙总督到手,所有人弹冠相庆。
接了旨意之后,浙江官场震动,道贺者应接不暇,徐谦让幕友们去招待,却是缩在书房里,沉吟片刻,开始书写奏书。
他的奏书很简单,推辞圣恩。
因为自己年纪轻,而且新政迫在眉睫,在这个紧要的当口,若是自己升任总督,只怕许多事不能亲力亲为,所以恳请圣上,辞这总督一职。
但凡入阁的阁臣,入阁之后,都要扭捏一下,为了显示自己对入阁并不热衷,总免不了要上书表示自己老眼昏花云云。
当然,这只是客套,不过总督谦让,却没有这个说法。
徐谦上书,无非是暗示朝廷,自己升任总督,那么这个浙江巡抚一职,最好是让浙江方面的人接任才好,如此才不会导致新政在节骨眼上,出什么岔子。
奏书递了上去,徐谦轻松了,直浙总督,这已是封疆大吏的极限,自此之后,南直隶十四府,浙江、福建二省,俱都在徐谦的治下。
而南直隶和福建一直吵吵嚷嚷的新政,此时此刻也就没有了任何阻力。
新官上任的徐谦倒是没有急着立即下公文至各省各府实施新政,他在等,等各地的表态,相信要不了多久,大家就会表露自己的态度,无论情愿不情愿,他都得乖乖的给个交代。
至于那些死硬份子,徐谦倒也没什么担心,以他现在直浙总督的实力和现在在江南积攒的声望以及雄厚的实力,足以毫无悬念的将其碾压。
只是宴席就不必摆了,刚刚升官,就大摆宴席,终究不太好看。
倒是巡抚衙门里济济一堂,大家俱都带着喜色,徐抚台成了徐制台,可千万别看这一字之差,一方面,这代表了朝廷对新政的肯定,若是肯定不足,又怎么会抚台升任制台这般轻易,而另一方面,徐制台一旦主持直浙,那么新政必定扩大,新政扩大,制台大人就必须让心腹去督促各省各府的新政,论起新政,谁有他们熟稔?所以将来,大家的前途,自然可期。
诸事顺利,眼看就要大展手脚了。
徐谦坐在座首,慢悠悠的吃着茶,他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视一眼,旋即道:“陛下恩旨下来,敕命本官为直浙总督,节制南直隶、浙江、福建,本官何德何能哪。”口里这样说,当然这只是虚词,要是躲在自己家里,徐谦八成要来一句,老子不做这总督,谁敢来做?老子没这资格,谁有这资格。
做久了官,不免被影响,所以徐谦开口第一句,总免不了说一些官话和套话。
接着,徐谦笑吟吟的道:“既然加徐某人为总督,那么也可见,朝廷这是希望将浙江的新政推广开来,实施新政,固然是要有一些天生条件,不过幸好,福建和南直隶,先天倒也足够。尤其是福建那边多山少田,百姓生活尤其困苦,不适合农耕,依山靠海的,总得有些生计,浙江的流民,十之四五都是福建那边来的,可见福建那边,新政推行势在必行。至于南直隶十四府呢,和浙江倒是差不多,都是水道纵横,本来这商贾气息就重,所以本官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总督衙门该立即以新政推广要务,可是单凭一个总督衙门,那是远远不够的,还望大家献计献策,有什么想法,都可呈上来。”
众人精神一振,纷纷道:“下官人等一定谨遵大人之命,尽量谋划。”
徐谦又道:“眼下到了年末,本官算是抛砖引玉,就先拿出个方子出来吧,且看诸公以为如何。”
………………………………………………………………………………………………………………………………………………
第三章送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