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观道:“孟某的宿交殿中中郎李肇,这几日不知所踪。李肇与侍候皇后的寺人监常侍董猛有交情,想必已经跟鲁公合作了?”
刘舆看了贾谧一眼,贾谧点了点头,刘舆道:“不瞒诸位,李中郎已经连夜去了许昌,求汝南王来洛阳主持大局。汝南王乃帝室宗老,最为德高望重,唯有他才有资格辅政。”
贾谧忽然开口道:“中书监华廙曾告诉贾某,杨太傅全权辅政的先帝遗诏,是伪诏。杨太傅在先帝晏驾前不过区区一临晋侯,朝中元勋多得是,汝南王自不待言,而京陵公王浑、菑阳公卫瓘此二人哪个都比杨骏有资格啊。就算论门第,太原王氏和河东卫氏也不比弘农杨氏门低啊。”
陆机忽然道:“鲁公,你们要么身居高位,要么手握重兵。都是能影响洛中格局之人,谈如此紧要之事,却叫我一个白衣旁听,是不是有些浪费呢?”
刘舆笑道:“士衡过谦了,我们早就算过。中军中能效忠杨骏的人不多,朝中的能臣名将能投靠杨骏的人也不多,可是有两个人,我们谁也没有把握他们会不会效忠杨骏,而这两个人却又恰恰是天下闻名的猛将,更重要的,他们都是降将身份,跟其他人不同,或许极有可能会为杨骏出力。而这两个人都是士衡的熟人。”
陆机笑道:“你说的,可是伏波将军孙秀和御史中丞周处?”
刘舆道:“士衡只猜对了一半,孙伏波虽然身居开府,僮仆众多,但他为人谨慎而不贪功,自归顺朝廷后早已心灰意冷,是断然不会参与外事的。而周处,侠肝义胆,恐怕会不辨忠奸,跟了杨骏。至于另外一个人,士衡不妨猜猜,在洛阳城的老将中,谁最为名声显赫?”
孟观猛然一凛,抬起头来,毛腾也皱起眉头猜到了是谁。陆机抬起头来,摆了摆手道:“周处的话,陆某以大义说之,定能不负鲁公所望。可是你们说的这个人,陆某着实没有办法。”
贾谧按着额头,缓缓道:“此人若投了杨骏,实乃心腹大患。如果谁能除了此人,贾某定保举他登上将军之位。”
朱默忍不住问道:“此人是谁?”
陆机面无表情地道:“此人姓文名俶,小名阿鸯。”
文鸯!是当世第一猛将文鸯!
听到文鸯的鼎鼎大名,席间众人顿时都沉默下来。虽然匹夫之勇于大事而言并不重要,但是政变不同于战争。政变的精妙之处就是要控制事态,以最小的规模最小的代价来完成对朝局的掌控。所以不论是想要驱逐杨骏的晋惠帝贾谧等人,还是要保存自己权利的杨骏,他们在不到万分危急的时候都不会轻易动用军队,军队对他们而言只是最后一层的保障亦或者只是虚张声势的底牌。而在这个时候,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者,和一个有威望的猛将,往往都会成为成功的关键。
在贾谧这一方,由于贾谧年轻望浅,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远在许昌的汝南王来主持大局。而在杨骏这一方,虽然杨骏有种种的缺点和不足,但杨骏毕竟德高望重,所以在领导者方面,贾谧一方基本无优势。所以如果文鸯和杨骏合作,对贾谧一方就会带来极大的威胁。
“如果我们召集少量精兵围攻太傅府,可是文鸯要是突然出现,以文鸯的武勇和军中的威望,或许我们就不能迅速成功。而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成功,仍然掌握朝政的杨骏就会先软禁陛下,隔断宫内外交通,再以陛下的名义宣布我们谋反,到时候宿卫军的将领们也不得不放弃中立的态度,转而对我们动武,这时候我们就会一败涂地。”刘舆分析道。
刘舆搓了搓手,接着说道:“所以我们不能留下一丁点导致失败的可能,必须在举事之前。要么让文鸯不服从杨骏,要么调虎离山拖延住文鸯,要么就是……提前杀了他!”
贾谧抬手道:“先公曾多次品评,说文鸯此人反复无常,有类吕布。此人留不得,我先前说过了,谁能诛此大獠,贾某定保举谁为一军之将!”
朱默不怀好意地看了孟观一眼,孟观一言不发,朱默也没敢说什么。可是刘舆却知道孟观跟文鸯的关系,转脸对孟观说道:“孟中郎,自古忠孝难两全。况且文鸯只是中郎的授艺恩师非生身父母,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考虑得非常妥当。要诛杀文鸯,定不会强迫中郎参加,只是希望中郎不要向令师走漏了消息。”
孟观长长地出了口气,说道:“我也知道恩师的禀性,恩师绝非反覆无常之人。他当初叛国投吴,是因为心存魏室。后来叛吴归朝,是因为对东吴失望透顶。恩师一生忠义无匹,只是性子执拗转不过弯,如今杨骏专断朝野,蒙蔽圣听。以恩师执拗的个性,他一定会认为杨骏是忠臣,莫说是我,陆士衡也劝不了他老人家。我只希望,诸位最好能保全我恩师的性命……”
贾谧沉声道:“孟中郎,你是宿卫中的年龄有为之士,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到底圣上重要、社稷重要还是只教了你一点皮毛武技的老师重要,你应该好好掂量。”
孟观盯着贾谧,一言不发。刘舆连忙道:“事情还在筹备之中,今日我们就暂且不再讨论。孟中郎尽管放心,我等都是忠义之士,绝对不会做出有违天地良心的事来,暂且喝酒吧。”
石崇哈哈大笑:“好,石某这就叫美人继续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