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必去拉

繁体版 简体版
新必去拉 > 帝师 >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攻不破厚重的城门,攀不上丈高的城墙,鏖战七天七夜,留下一地尸体,瓦剌狼狈收兵。

英宗皇帝被放回,皇位上坐的却成了郕王。

兵败问罪,王振已死,同其沆瀣一气的锦衣卫指挥使,被群臣当殿殴死。

英宗之责,群臣皆知,却不能当真问罪。

为平天下之口,顾氏同少数武将文臣,名为败军之将,流放戍边,实则成为天子的替罪羊。

“满门获罪,曾祖母弃公主之尊,以罪官家眷前往北疆,终身未再返回京城。”

“祖父和父亲戍卫蓟州,连年抵御鞑靼入侵,立下无数战功。”

“成化年,祖父去世,家父以战功升任佥事。”

“先帝登位,顾氏冤屈得雪,举族奉召还京,发还家宅,恢复爵位。”

“家父为一等侯,世袭罔替。兄长立为世子,入金吾卫,不久升任佥事。我入锦衣卫,后累功受封一等伯。”

“自此,顾氏一门两爵,恩荣一时无两。”

话到这里,顾卿再次顿住。

“封爵的旨意下达,家父开宗祠,敬告祖宗,我从侯府搬出,同兄长分宗。”

分宗?

闻听此言,杨瓒诧异难掩。

后世之人,或许对此无感。然在当下,这两字却如千钧之重。

分家,仅是划分家产田宅,别府另居。无论老侯爷在世与否,后代子孙仍为一宗。

分宗,从本质上讲,则成为实实在在的两支。其后代子孙血缘相近,关系却比表亲更为疏远。

“同知,这……”

“四郎,”顾卿看着杨瓒,眸光流转,声音轻缓,“可唤我靖之?”

“……”

杨瓒脸色微红。

神智清醒,实在叫不出口。何况,如此严肃的话题,被突然打岔,哪里还能严肃得起来。

好在顾卿算不上强硬,笑了笑,就此揭过。

“古有言,盛极必衰。顾氏荣宠已极,分宗是为必然。”

杨瓒蹙眉,顾卿的话,犹如一枚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为顾氏全族虑,长安伯之爵万不能延续,一代当止。”

祖上为靖难功臣,有公主血脉,几番起落,父子皆战功彪炳,名镇北疆。

一门双爵,世袭罔替,族人俱荣。

距功高震主仅差半步。

先帝能容,后世帝王岂会不生忌惮?

一旦落难,怕要祸及全族。

帝王心术,身为臣子,不能有半点侥幸。

一代?

蓦的瞪大双眼,杨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岂不是说,从最开始,顾卿便被顾家放弃?

但是,可能吗?

“伯爷,这其中是否有误会?”

“并无。”顾卿摇头,侧过身,指尖擦过杨瓒脸颊,小心避开擦伤,“当日,我于先祖牌位前立誓,此生不娶妻,不纳妾,不留子嗣。”

声音入耳,脑中嗡嗡作响。

杨瓒攥紧五指,掌心的伤口,开始阵阵发疼。

“杨佥宪归乡时,曾立同样誓言,可对?”

咬了咬嘴唇,杨瓒点头,艰难吐出一个“是”字。

“甚好。”

顾卿浅笑,指尖下滑,擦过颈侧,托起下颌,俯身,轻轻含住杨瓒下唇。

星光愈亮,银辉渐远。

僵硬两秒,杨瓒闭上双眼,拽住青袍衣领,用力吻了回去。

“顾卿。”

“恩?”

“顾靖之。”

唇与唇轻触,呼吸渐热。

牙齿-碰-撞,热-意-绵延不绝,自尾椎升起,蔓延四肢百骸。

“我非愚人,亦非善人。”

杨瓒退开些,手仍抓住顾卿衣领,目光灼灼,呼吸微促,声音异常坚定。

“我知。”

“你知?”杨瓒眯眼,嘴角勾起一抹笑纹,“那你可知,招惹了我,会是如何?”

“亦知。”

顾卿低头,顺着杨瓒的力道,拉近两人距离。

“我知四郎,四郎也知我。”说话时,手环上杨瓒脊背,“既有凤鸾之意,何妨白首共老。”

“此言既出,便不容反悔。”

杨瓒看着顾卿,目秀眉清,笑容文雅,目光却带着一股狠意。

“自然。”抵上杨瓒额前,顾卿道,“四郎可知,自入我府,早无路可退。”、

杨瓒无语,他就是掉进绳套的兔子!绑住不算,还主动帮忙,系得更紧。

一口气憋在嗓子眼,只能提醒自己,眼前这是锦衣卫,没有什么不可能。

转念一想,忽又笑了。

反手勾着顾卿下巴,眉眼弯起。

“得一代国色,瓒何需退路?”

夜风拂过,袍角微动。

正觉扳回一局,双脚骤然离地,丝缎般的长发覆上肩头。杨瓒眨眨眼,终于明白,和锦衣卫掰腕子,输赢都要付出代价。

越过顾卿肩头,看着渐远的梅树,眼珠子转了转,圈住顾卿颈项,对着屋檐上的某几位挥了挥手。

他都能发现,顾伯爷不会不知。

安然在此,唯有一个解释,这几人深得顾卿信任,百分百的心腹。

两人消失在廊角,藏身暗处的护卫依旧僵硬。仿佛同墙壁廊柱融为一体,直到地老天荒。

今夜之事,虽有些惊世骇俗,于众人来说,却不是不能接受。

刀口舔血的日子,生死都置之度外。

伯爷不过是找了个男人,算不得什么!

只不过,被抱进屋内那位,不及弱冠,即登科探花,短短一年升至四品。深得两代天子信任,行事不拘一格,实非寻常人。

抓抓脑袋,壮汉们冒出同样的念头:伯爷到底是伯爷,不服不行。即便是找男人,也要找最与众不同那一个。

马长史仰望银月,连声叹息。

骤然觉得,之前所想,当真是杞人忧天,傻得不能再傻。

担忧杨佥宪实无必要,该同情的合该是老侯爷!

伯爷不算,多出这样一位儿婿,心脏不够强,当真会一头栽倒,再爬不起来。

室内烛光熄灭,廊上继续吹风。

月明星朗,夜--色-正好,却有人注定无眠。

正德元年,十月己亥,钦差至吏部签文,后至有司交还腰牌,请发新官服。

“朝服,公服,常服,官靴。”

针宫局管事仔细核对,看到落款是谁,半点不耽搁,立即寻到簿册,交代织工,他事暂且放下,先为杨瓒赶制官服要紧。

“罗公公,朝官的公服,怎么要针宫局来做?”

“糊涂!”

针宫局管事瞪眼,给了徒弟一个脑蹦。

“旁人自是如此,这位能一样吗?”

“小的不明白,您老给说说?”

“你个猴崽子,属滚刀肉的!”罗公公气乐了,离开织造房,袖着手,站在廊下,道,“御前伺候的几位,你可都见过。”

小黄门点头。

“那几位都不得了,比得上先帝时的宁公公和扶公公。”

内造局管事道:“这位杨御史,可是连张少监都要陪笑脸的人物。刘少丞威风吧?抽两顿,一声不敢出,见面还要先弯腰问好。”

“嘶——这位竟这么厉害?”

“不然,你以为咱家会让下边赶工?”罗公公又给了徒弟一个脑蹦,“天子口谕,杨御史官府赐服,都由针宫局制。官帽朝靴,都出自巾帽局。”

小黄门又吸一口凉气。

四品的言官,竟和驸马宗室一个待遇?

“规矩都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天子一道口谕,不合规矩又如何?”罗公公拍了拍徒弟的头,“咱家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好歹和咱家一个姓,七拐八绕的亲戚,有个师徒名分,想在这宫里出同,好好学着点吧。”

“谢公公教诲。”

“得了,去织造房看着点,活计做完,你亲自给杨御史送去。”

“谢公公提携!”

“杨御史现居长安伯府。”罗公公咂咂嘴,似有几分不解,旋即抛开,“长安伯是北镇抚司同知,管着诏狱,府里的门房八成都是仅为。你去了,千万机灵点,别浪费了天降的好机会。”

“是!”

得知送官服的是个小黄门,针宫局的几个佥书掌司都是撇嘴。

“掌印也太偏心了点。”

“得了,人家是亲戚,咱们可比不得。”

“啧!”

“老小都是阉人,什么好事!”

“快闭嘴,你自己又是个什么?”

罗公公出现在门口,房内登时安静。

先前说嘴的几人都低着头,穿针引线,半点不敢出声。

正德元年,十月庚子,万寿圣节。

天子御奉天门,百官具朝服,行五拜三叩头礼。

“天子敕,不受贺,免官宴。”

行完礼,各回各家,宫里不管饭。

因谋刺案没有查清,朝贡贺寿的番邦使臣,无缘得见天颜,阙左门设宴的规矩都免了,直接在四夷馆行礼,摆上几桌,就算完事。

相比朝中“简朴”,皇城却是万分热闹。

奉天门前,长街两侧站满百姓,有功名的读书人,南来北往的商人,挑着担子的小贩,皇城内外的农人军户,接踵摩肩,挤挤挨挨,翘首以待。

“万寿圣节,京城献俘,自国朝开立,还是头一回!”

“听说都是海匪?”

“不只。还有秃半个脑壳的倭贼,走私货物的番商,据说还有几个黄毛蓝眼睛的佛郎机人。”

“真的?”

“那还有假?我三姑父是顺天府衙役,听得真真的!”

众人说得热闹,官兵和衙役站成两列,维持秩序。

很快,城楼上出现一道-明-黄-色-的身影,山呼万岁声骤起。

承天门处,卫军开路,百余名海匪番商,站在囚车里,在吱嘎声中,行过长街。

城头上,杨瓒戴四梁官冠帽,具光袖朝服,束革金带,佩药玉,本立在左侧中位,不十分显眼。

未料,天子扫过两眼,直接令谷大用来请。

杨瓒谢恩,顶住四周飞来的眼刀,硬着头皮站到天子身后。

囚车停在城门前,张永上前颁布,宣读圣旨时,忽听耳边传来声音:“杨先生,谋刺之事已有了眉目。事体非小,杨先生切记,贼人要谋刺的是朕。”

杨瓒抬起头,看着朱厚照,思量话中深意,眉心微蹙。<!--over-->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