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古今不变之大理也,到了公元十世纪前后,许多小军阀已经被吞并了不少。这时能算上大镇诸侯的有中原的朱温、河东的李克用、成德的王、义武的王处直、魏博的罗绍威、河中的王珂、幽州有刘仁恭、青州的王师范、凤翔的李茂贞、定难军的李思谏、两川的王建、荆南的成、江西的钟传、淮南的杨行密、浙江的钱、福建的王审知、湖南的马殷、广东的刘隐,各路好汉今天你攻我,明天我攻他,狗咬狗一嘴毛。
对于这样的混乱局面,坐在长安城中被人当菩萨来拜的唐昭宗李晔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得过且过,听天由命。别说出兵讨伐逆臣,就是长安城中,李晔也没多大的发言权。安史作乱以来尾大不掉的宦官势力到这时依然能闹出点动静,田令孜是跑了,可其他的太监们照样把皇帝捏在手里玩。李晔对内受制于左军中尉刘季述,对外受制于朱温的哈巴狗宰相崔胤,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当命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唯一能暂时解脱痛苦的也许只有饮酒,能喝死最好,喝不死醉中挨上一刀也不觉痛。李晔经常喝酒,醉后喜怒无常,甚至因醉手刃好几个太监宫女,天亮后不开宫门,宫外人不知内情,人情汹然。
刘季述做为皇帝的“监护人”,自然要来过问,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刘季述率禁军千余人闯门而入内宫,问了其他宫人,得知昭宗醉后杀人,心中暗喜。刘季述早就想寻机废掉李晔,现在机会来了,岂肯错过?刘季述出宫会集宰辅相议:“皇帝如此昏悖,岂可复为天下主!今日为社稷所谋,当行伊尹故事,诸公勿疑。”让众人签名,以便日后有个证据,众人摄于刘季述有兵,不得已都签了名状。
随后刘季述复率兵入宫,李晔酒醒,见状大惊,何皇后吓的花容失色:“军容大人勿伤官家,有事好商量。”刘季述没理何后,出百官署名状,冷言:“大臣均请陛下退位,由太子监国,陛下可颐养天年。”李晔还在做最后挣扎:“昨天朕喝多了,以致杀人事,悔之甚矣,军容何必如此?”
何皇后知道刘季述心狠手辣,怕把他惹急了,忙劝昭宗:“陛下今日就听军容大人的吧。”捧国宝交给刘季述,然后和李晔一起乘车去东宫,被刘季述软禁在少阳院,由太监王仲先看管。刘季述率百官拥立太子李,奉李晔为太上皇帝。
刘季述如此胆大妄为,百官多为不满,宰相崔胤和前仆射张浚都是朱温的好朋友,暗思现在唯一能除这帮宦官的也只有朱温了,密信飞传汴州。而刘季述也想到了朱温,派侄子刘希贞来找朱温,请朱温承认小皇帝。此时朱温还留在河北,闻着宫变,急速还于汴州,召文武议事,不过朱温对是否抛弃李晔承认李还有些犹豫。
刚从长安办事回来的李振劝朱温:“季述阉丑小人,敢废天子,自专朝廷,是谓国耻,大王若不讨逆此臣,如何号令天下?何况自古得天子者成大事,魏武所行事,大王亦其效之。”朱温大悟,决定甩开刘季述,派李振入长安,联结崔胤等人谋诛宦官。